赵曰北,1995年毕业于枣庄师专中文系。本科学历、学士学位,滕州一中语文高级教师、滕州市善国文化研究会会长。著有《高中语文名作助读》《读书最好是吟诗》《历史光影中的华北神学院》,曾获得枣庄市优秀教师、山东省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等荣誉。
多年一线教学实践让他意识到,科学审视和有效阐释作品,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。在分析课文时,他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心理情感实际,在不违背作品原意的情况下,努力靠近他们的“最近发展区”,力争对学生产生丰富、陶冶和提升的作用。同时,他还非常重视梳理、总结文体的特征,努力寻找可靠的可以深入到作品内部的途径。2010年9月,赵曰北结合多年教学心得写成《高中语文名作助读》一书,山东省中语会原副会长、语文特级教师王牧天先生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作序,2012年1月该书获枣庄市第二十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,2012年3月获山东省首届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。
在他看来,诗歌最能体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优点,是传统文化中最活泼最精致的部分。在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的现实条件下,亲近和鉴赏短小精美的诗歌,感受最高级的语言形式,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高青少年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、辨别力和传达力,进而丰富他们的艺术心灵和文化性格。为此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撰写了《读书最好是吟诗》,并于2014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。该书在山东省语文教育界产生较好反响,资深特级教师王牧天、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厉复东等先生都给予很高评价;《中学时代》(高中读写版)杂志2015年1—4期连续选摘发表了其中的作品,并聘请赵曰北担任该刊“诗歌沙龙”栏目特约编辑。《枣庄日报》《滕州日报》相继发表了七篇书评,从多个角度指出了这部书的意义与价值。
众所周知,没有强大的阅读就谈不上高水平的语文素养。为此,他大力推进阅读与写作教学,千方百计激发同学们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,所带2017级20班高一期间有30位同学在《滕州日报》发表文章。为提高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,他还曾发起创办校园文学刊物《龙泉》,王牧天、吕逸昆、王裕安等教育界知名人士,都给该刊撰文或题字予以鼓励,学生习作多次在《齐鲁晚报》《中学生》等省内外知名报刊发表。
参加工作以来,赵曰北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。他深深知道,对学生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,身为教师绝不能因为贪图一点小便宜,让自己的学生一辈子瞧不起。2006年高考,他所带毕业班成绩优异,本科录取35人,其中郝玉扬、侯成龙两位同学的成绩位于全市前十名,分别被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录取。由于成绩突出,当年教师节期间被评为“枣庄市优秀教师”。
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,他还利用多次参加校庆筹备工作的机会,深入挖掘整理校史资料,先后参与编辑出版了《走过一个世纪》《岁月沉香——记忆中的滕州一中》《教苑生香——精彩绽放的滕州一中》等,为凝聚和弘扬一中校园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在参与百年校庆筹备期间,他接触到华北神学院的历史资料,并被它在中外教育交流史上的崇高地位所震感。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,他夙兴夜寐,孜孜矻矻,上下求索,经过艰苦的努力,于2015年8月编著出版《历史光影中的华北神学院》。该书获得学术界和宗教界的高度关注,出版三个月以后即修订再版,2017年5月第三版由英国汉塞尔出版社出版发行。著名历史学家王学典在序言中写到: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滕州近代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和突破”,“是迄今为止海内外第一部华北神学院全史,必将在基督教来华传教史研究上传之久远”。
家乡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,对于生长于兹、念念于兹的滕州人而言,每时每刻都是无言的召唤。为有计划地发掘整理地方文化资源,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,营造崇尚文化、敬畏学术的良好氛围,2018年7月22日,赵曰北和志同道合的几位同仁,联合高校专家、地方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,发起成立了滕州市善国文化研究会。他坦荡磊落的胸襟,非凡的组织才能,以及在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,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认同,当选为首任会长、法人代表。
研究会成立近两年来,出版5期《善国文化》会刊,组织了29期“善国讲堂”大型公益讲座,影印出版《滕州古籍珍本集成》2辑7卷,汇编“善国文丛”专著7部,组织20人团队开展进士诗文的译注工作,出版30余万字《古滕十进士诗文译注》。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,赢得了滕州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
参加工作20多年来,无论是语文教学、班主任工作还是滕州地方文化研究,赵曰北都全身心地实践着、探索着、思考着,“登山则情满于山,观海则意溢于海”,他在所涉足的每个领域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,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