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6日至5月7日,我院成功举办“感恩母爱·聆听亲语”母亲节主题系列活动。活动通过艺术创作和亲子对话等多种形式,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感悟母爱真谛、传承优良家风。活动期间共征集绘画、手工艺品、文学作品及亲情访谈等作品七十余份。这些作品不仅饱含对母亲的深情告白,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代际关系与家庭文化的深刻思考,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丰富情怀。
在“绘梦母爱,艺彩呈情”创意作品征集中,学生们以笔尖、指尖和文字传递温情。一幅幅画作定格了与母亲相处的珍贵画面如漫画《唠叨说明书》用幽默笔触将母亲的叮嘱化为“生活指南”;手工类作品《她的手掌》以超轻黏土塑出母亲操劳的双手纹路,《永不凋零的爱》用毛线钩织出康乃馨的芬芳;在文学创作领域,散文《厨房里的哲学家》以独特的视角,将母亲烧菜时的家常絮语提炼并升华为深刻的人生哲理,令人回味无穷。

与此同时,活动特别设置“聆听亲语:母爱婚恋观探寻之旅”学生以采访者身份倾听母亲婚恋观。关于婚恋观,一位母亲坦言“年轻时更看重责任感而非浪漫”,另一母亲说“婚姻是两颗心共同浇水的小树”;在探寻“柴米油盐中的爱情”时,学生用镜头记录父母共买食材、修旧物等日常,合照与“分剩饭”“盖毯子”等细节成为爱情的温情注解。而母亲们的叮嘱亦充满时代印记,“先成为翱翔天际的鸟儿,再寻觅那片专属你的蔚蓝”“勿因外界的催促或世俗的重压而草率步入情感的殿堂”“即便步入婚姻的殿堂,亦需坚守独立人格与自信风采”等话语,既满载着殷切的期望,更深藏着对独立人格培养的深刻智慧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“妈妈的时光记忆”老照片故事征集活动。泛黄的老照片与当代文字相互映照,谱写出跨越时空的温暖对话。一张1980年代的旗袍照片旁配文“妈妈,原来您也曾是惊鸿少女”;一组跨越二十年的母子合影对比图旁写着“当我终于长成参天大树,愿您仍是那自由的风”。这些浸润岁月温度的真挚表达,让参观者都不禁为之动容。活动不仅搭建了两代人情感交流的桥梁,更让同学们在回望母亲青春岁月的同时,深刻体会到亲情的珍贵与生命的传承。
近年来,我院深入践行“以文化人,以美育德”的育人理念,创新打造“文生心语”心理健康教育品牌。通过开展艺术疗愈工作坊、心理情景剧展演、家书传情等特色活动,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教育的有机融合,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温暖的人文关怀。
(撰文/张宁 编辑/杨晓雅)